劉煒:圖像180 —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
- 地點|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
展期|2018.2.25 - 3.11
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UCCA)於2018年2月25日至3月11日在新展廳呈現個展“劉煒:圖像180”。展覽全面呈現了藝術家近年來對自身繪畫實踐的廣泛融會和嶄新嘗試——系列繪畫“圖像180”。該系列由180幅尺幅相同的小型硬紙板肖像繪畫組成。它們被精心地鑲嵌在形態各異的畫框之中,彼此互相博弈,又渾然一體。“圖像180”創作過程歷經一年有餘,於2018年年初最終完成,並在2018年春季赴海外展出。為了更廣泛地與北京及中國地區的觀眾分享和交流,UCCA特邀劉煒舉辦本次展覽。
展覽及作品中文名“圖像180”源自於這樣的質疑:肖像,一種極為容易吸引觀眾注意的繪畫主題,是否能消解在繪畫性之中,僅僅以純粹圖像的面貌示人?為此,藝術家幾乎利用了丙烯、炭條、馬克筆、圓珠筆等一切順手的媒介,將豐富的細節和錯落的質感壓縮到10×10釐米的有限空間之中。這些“肖像”的面目往往被安排以充滿想像力的色彩和結構;五官和臉型的設立,以及它們所透露出的情緒,也為這些安排所服務。因而,在其創作中,能否建構一個複雜、自為而平衡的圖像系統,相較於刻畫面部的“美醜”或與某個客觀形象是否“相像”而言,更為重要。
劉煒並非寫照真實生活中的人物相貌,而是根據自身無意識情緒的延綿和迸發,心聲心畫,進而完成繪畫的構成邏輯。因此,這批繪畫也不由統一的繪畫方式所支配,呈現為自由而不確定的流動態勢。觀眾能從這一批新繪畫看到他三十年來創作的各種影子:內部“潰爛”的畫法、吞噬一切的能量,以及在高超技術控制中設置偶然性的動機——“圖像180”完成後,藝術家繼而將薄玻璃附著其上,砸碎數塊,留下裂痕,讓透明的玻璃通過破碎顯形,牽制繪畫的獨斷位置。同時,繪畫的方式被連貫地延展到繪畫周圍:他用白色丙烯塗畫購置來的洛可哥式畫框,賦予其奶油般脆弱而誘人的表現性。這亦可被視作一種對繪畫媒介自身虛幻感的隱喻,又回應了“肖像”作為超現實存在的狂想特質。當這些繪畫並置一處,宛如音符的“肖像”間的筆墨差異——柔軟與剛硬、模糊與乾澀、鮮豔與肅穆、平整與脆裂——隨之凸顯,織成微妙的、富有韻味的交響,而畫框,又組成了一個個不曾空洞的休止音符,一組組宛若飛白的弦外之音。
在“圖像180”中,劉煒進一步發揮了其創作中固有的直接性。觀眾可以不通過任何文本、思辨或社會語境等用於轉譯的媒介,通過肉眼,覺察出藝術家操作繪畫時的姿勢、手感和思維。藝術家似乎寄希望於借將繪畫還原為浸透在施行、操作與心理的過程,還原為繪畫本體語言的誕生經過,將其區別於製作逼真假像的簡單手段。微型的尺幅規定了觀眾需湊到繪畫前,與這種近於觸感的視覺表述貼身肉搏,觀看那些“幽靈”式的臉龐,在真實與虛妄之間做出判斷。
文章轉載自「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官方微信」
https://mp.weixin.qq.com/s/c4_epZb59nGsGKjr2qobjg
展覽及作品中文名“圖像180”源自於這樣的質疑:肖像,一種極為容易吸引觀眾注意的繪畫主題,是否能消解在繪畫性之中,僅僅以純粹圖像的面貌示人?為此,藝術家幾乎利用了丙烯、炭條、馬克筆、圓珠筆等一切順手的媒介,將豐富的細節和錯落的質感壓縮到10×10釐米的有限空間之中。這些“肖像”的面目往往被安排以充滿想像力的色彩和結構;五官和臉型的設立,以及它們所透露出的情緒,也為這些安排所服務。因而,在其創作中,能否建構一個複雜、自為而平衡的圖像系統,相較於刻畫面部的“美醜”或與某個客觀形象是否“相像”而言,更為重要。
劉煒並非寫照真實生活中的人物相貌,而是根據自身無意識情緒的延綿和迸發,心聲心畫,進而完成繪畫的構成邏輯。因此,這批繪畫也不由統一的繪畫方式所支配,呈現為自由而不確定的流動態勢。觀眾能從這一批新繪畫看到他三十年來創作的各種影子:內部“潰爛”的畫法、吞噬一切的能量,以及在高超技術控制中設置偶然性的動機——“圖像180”完成後,藝術家繼而將薄玻璃附著其上,砸碎數塊,留下裂痕,讓透明的玻璃通過破碎顯形,牽制繪畫的獨斷位置。同時,繪畫的方式被連貫地延展到繪畫周圍:他用白色丙烯塗畫購置來的洛可哥式畫框,賦予其奶油般脆弱而誘人的表現性。這亦可被視作一種對繪畫媒介自身虛幻感的隱喻,又回應了“肖像”作為超現實存在的狂想特質。當這些繪畫並置一處,宛如音符的“肖像”間的筆墨差異——柔軟與剛硬、模糊與乾澀、鮮豔與肅穆、平整與脆裂——隨之凸顯,織成微妙的、富有韻味的交響,而畫框,又組成了一個個不曾空洞的休止音符,一組組宛若飛白的弦外之音。
在“圖像180”中,劉煒進一步發揮了其創作中固有的直接性。觀眾可以不通過任何文本、思辨或社會語境等用於轉譯的媒介,通過肉眼,覺察出藝術家操作繪畫時的姿勢、手感和思維。藝術家似乎寄希望於借將繪畫還原為浸透在施行、操作與心理的過程,還原為繪畫本體語言的誕生經過,將其區別於製作逼真假像的簡單手段。微型的尺幅規定了觀眾需湊到繪畫前,與這種近於觸感的視覺表述貼身肉搏,觀看那些“幽靈”式的臉龐,在真實與虛妄之間做出判斷。
文章轉載自「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官方微信」
https://mp.weixin.qq.com/s/c4_epZb59nGsGKjr2qobj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