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帆 1983 -
北京‧中國
下載藝術家簡歷
簡介
一直以來,絹都是中國水墨施以長技的材料,年輕畫家謝帆著迷於這種半透明質地的畫布,將層層油畫顏料凝滯其上,營造深邃的、夢境一般的景色。謝帆的這項實驗開始於2009 年,對絹這一非油畫系統內的材料,他進行了特殊的處理。比如,為了抵禦油畫顏料對絹地蛋白成分的化學侵蝕,借鑒中國絹畫的傳統工藝,預先在表面刷塗特殊的礬水層。半透明的絹質基底不僅僅是一個提供光參與視覺體驗的材料基礎,而且是「由光、絹、畫框以及顏料共同營造出的一個物質性的漫反射空間,從物理角度逾越了平面繪畫形式中常規的圖-底關係。」
在讀大學的時候,謝帆就研究過各種顏色的特性,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他眼中油畫的魅力在於可以做半透明的效果,可以做肌理,也可以做全透明。「我一直覺得我的東西比較古典,用了古典油畫裡面的罩染技法。」多次的實驗和實踐幫助探索者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光與影,他將油畫顏料逐層在絹質畫布上渲染,畫了很多遍才達到最後的效果。但是對於畫家來說,在絹上作畫和在帆布上作畫沒有太大區別,疊出來的顏色,既保持了純度,但是觀者依舊能感覺到那種洇開來的綠和無邊際的藍,是純粹的單色不能達到的鮮豔。
「但其實那是灰色」謝帆補充道。
謝帆選擇在北京和四川江油兩地創作生活,在一種遠離中心化的場域中保持相對獨立的思考與創作。而在近期的創作中,謝帆面對被知識系統所總結的方法,保持警惕,他有意與過往對繪畫的親密熟練保持距離,告別有跡可循的經驗主義,弱化技法在創作過程中的主觀性與重要性。這種對於固化思維的逃離,源自謝帆對於繪畫本身的反思,當身體與思想都已經形成繪畫與圖像的雙重慣性之時,藝術家反而希望通過一種愈發冷靜的狀態,以回歸本我的方式,遺忘過往的所謂「繪畫技巧」,重新接近內心,通過幾乎本能的「塗鴉」牽引對於圖像的追尋。
情感的蔓延不單單體現在圖像的變化,作品中對於植物細節的刻畫而形成的彌漫感,但打破了過往對於圖像在整體空間中的部分佔有的控制,以對於細節刻畫的加強支撐了原有的混沌。而在對於自然的講述中,謝帆將身體對於時間及氣候的感知作為圖像選擇的源頭,以在色彩的相對節制中,以黑與綠分別寫冬、夏,在面對炫麗卻短暫的春秋之時,面對漫長煎熬卻又最為日常的冬夏。在這種選擇背後,無疑加入了謝帆本身對於時間的體味,在其對於視覺一貫至之的研究之中,圖像的蔓延與戛然而止的空白始終並行,情感的滲透與纏繞無疑增加了其中的豐厚。
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