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 ART021上海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
- 2023|11.09 - 11.12
- 上海展覽中心 Booth W16
大未來林舍畫廊將於2023年上海ART021上海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推出藝術家吳大羽、陳道明、趙趙、申亮、徐華翎、劉時棟、賴九岑及黃嘉寧的最新創作,憑藉著文化做為思考的載體,向觀者呈現華人藝術家們在創作上的多元模樣,並勾勒出藝術家在繼承過去美學足跡的同時,與歷史進行不同角度對話。
華人第一代抽象繪畫代表吳大羽,1922年留法後,與林風眠等人共創杭州國立藝術院(杭州藝專前身),啟迪無數華人前輩藝術家,包括吳冠中、趙無極、朱德群等人均受其指導。吳大羽的作品多描繪日常生活所見的浮光掠影,他巧妙的將理性的形象轉換取捨,帶進中國筆墨勢的運動中,融合抽象形式與華人文化韻致,作品始終予人「似而非像,不落形象」的畫面,筆法瀟灑奔放,色彩鮮明抒情的空間韻調,以及其傳達出的精神與自然和調的精神氣質。
陳道明熱衷於媒材、造形、和色彩的探索,其畫作運用壓克力、水彩等水性顏料的流動性,取代了厚重濃鬱的油彩,渲染出具有音響律動、有如大氣雲圖般的畫面,透過快意大筆或細緻推移,使具象物質和抽象氣韻在畫布上交鋒,營造出視覺上自由瀏覽的時間性空間,呼應著藝術家內在氣韻生動的生命意象及對「時間」瞬間的捕捉。
趙趙的作品著重探討個體意識與其所處的社會領域的關係,其運用多種媒介對現實題材以及藝術形態進行轉換,藉由多元的面向,對照其融合傳統與當代的創作,梳理藝術中獨特的脈絡發展,揭示其置身於東西方之間的哲學思辨,及對自身文化血緣的尋源軌跡,使我們總能在趙趙的作品中發現藝術家對傳統文化美學的深刻理解。
申亮思考著「傳統」與「日常」的議題,運用日常的創作為傳統東方文人繪畫賦予多樣的當代性面貌。藝術家以「反覆式繪畫」的方法,勾勒個人細微觀察生活的藝術創作,透過顏料塗繪、堆疊與造型,融合西方材質與技法,以東方的「塗鴉」重新建構一個充滿趣味的想像世界,在作品中構成了某種超脫於具體之外的實象,周行不殆的以生活實踐著血脈中的美學文化。
徐華翎的創作取材自當代女性的青春形象、日常周遭等生活元素,「繁亂的線條」和「淡淡的色彩」是其作品中顯著的特點。藝術家有意識地規避傳統工筆畫中對勾線的強調,在弱化的光影對比中,淡淡矇矓的色彩暈染出若有似無的形體,作品同時引入攝影圖像豐富了畫面的層次感,將傳統工筆的寫實與攝影印刷的真實同置於畫面中,展現藝術家眼中如白日夢般的世界。
劉時棟的創作取材自日常「採集」的自然與非自然的物質文化殘片,以獨特細膩的拼貼手法及創作美學,拆解又重構了「歷史」和「記憶」的敘事架構與實相,形成了一幅幅生活記憶微型博物圖景。藝術家借用中國古器圖像,在那些器形上層層疊加、拼貼錯置,重組了時間,賦予當代的符號,畫面不僅洋溢著寄情於物的文人抒情傳統。
賴九岑把觸目可及日復一日所蒐集的材料放進腦中的記憶庫,在偌大的圖像資源中將種種不同文本、類型、時間等等的文化層試圖堆疊成可見的「現實」,有意識地將「繪畫」的內容從過往的實體、攝影轉向「圖繪」,表明了「繪畫」與「圖像」自身的傳統,已成為自身挪用與擬仿的對象。那些重新解散、整合、輸出的零碎符號、影象和記憶,引領觀者思考多層次的圖像意義。
黃嘉寧延續其對於生活即景片段的寫實描繪,以精準的筆法拿捏真實與感知間的平衡,將生命中獨特的記憶帶回給人們。藝術家將照片的資訊引述成為其繪畫內容,作品不僅僅是影像的再現,更多時候是描繪片段裡的感知訊息,經由選擇而再現或者拋棄的細節、焦距的移轉,甚至數百倍的影像放大,以個人感知填補這些轉瞬的視覺經驗,成為一種時間之外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