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九岑1970年生於臺灣九份,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碩士。作品深獲國際關注與收藏支持,並獲多所重要美術機構典藏,如龍美術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國立臺灣美術館等。有多次獲獎紀錄,囊括臺北美術獎首獎、何鴻燊博士基金會藝術獎、郭柏川美術創作獎首獎、東華扶輪美術獎首獎、巴黎大獎競賽獎首獎等。並曾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2004年「透明之光」與1997年「殖入‧健康計畫」創作補助。其重要展覽包括,【轉動藝台灣】首爾市立美術館,首爾,2013;【食飽未?──2007亞洲藝術雙年展】,國立臺灣美術館,臺中,2007;【當代風景】,台北當代藝術館,臺北;【台灣當代繪畫的迴旋曲式──愛之維谷】,光州美術館,韓國,2004;【零‧零‧種‧種—賴九岑個展】臺北市立美術館,臺北,2003;【非常廟大展】,臺北市立美術館,臺北,2000;【1997末世漫遊】,非常廟,三芝,1997等。
賴九岑的作品中有著潮流藝術的氣味,歐美消費流行文化,日本的動漫美學,看似頻繁地出現在其創作中,不過在其卡漫的表象之下,本質上其實是個恆久的繪畫命題:模擬與再現,而東方文化中意在畫外的精神性表現手法,卻隱藏在層層疊疊的畫面中。賴九岑曾說:「我從不說故事」,流行文化元素之間的獨特關係,在藝術家的拿捏與詮釋下,呈現出另類的真實,正如里爾克(Rilke, R.M 1875-1926)所言:「正是從當前潮流和藝術家不合時宜的人生觀之間的這種矛盾中產生的一系列小小的解放」。賴九岑一向只畫他看得到的對象物,其作品中類玩具的頭像,就如同符號自身ㄧ般,藝術家將搜集到的零碎符號、影象和記憶重新解散、整合、输出,在他那層疊的色彩、隱藏在平塗內部與邊緣輪廓的繪畫性,使作品顯露出一種既平整冷感又厚實豐富的物質性變化,呈現藝術家個人的敘事邏輯與世界觀。
相關文章與報導
沈伯丞《拾・綴圖像—賴九岑的繪畫思考與探索》2022
賴九岑《紙月覔光‧何處成影》2022
賴九岑《宇宙中的孤獨泡泡—Pale Blue Dot》2018
Hi艺术《賴九岑 披著故事外衣的“卡漫一代”?》呂曉晨 2018